汪毅:捐献生命“火种” 点亮希望之光

  “作为一名铜陵人,能够为家乡作出贡献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2023年六月份“铜陵好人”、义安区五松镇万鸡山社区居民、市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汪毅坚定地说。

  汪毅是一名正直善良、品学兼优的阳光小伙,就读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时,组建了校园理论宣讲团,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汉中市各学校开展线上、线下公益宣讲5次,覆盖3000余人。此外,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92小时。2015年至2023年间,他还在大连、铜陵、汉中等地参加无偿献血13次,献血量达5000毫升。

  2022年寒假,汪毅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意义后,在中华骨髓库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留样登记。2023年4月,汪毅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您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与一位25岁血液病患者初配合格,请问您愿意捐献吗?”汪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并将决定告诉了父母。“当他们详细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和使用的药物后,对我的决定给予了支持。”汪毅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为顺利完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从接到配型成功通知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整生活规律,保证身体健康,努力将最完美的干细胞捐献给患者。之后,经过高分辨配型、体检等一系列的数据比对和专家的系统评估,确定了汪毅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去年6月2日,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汪毅入住安徽省立医院,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连续注射了5天动员剂。6月7日,这一天对于汪毅而言毕生难忘。当天上午8时,汪毅躺到病床上,开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他像往常献血一样挽起袖子、伸出手臂,鲜红的“救命血”顺着输血管缓缓地流入血细胞分离机……13时20分,汪毅成功完成捐献,收集到的32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那位血液病患者带去新生。

  “在采集过程中有一些煎熬,但是拔下针管的时候,身心就完全放松了,意味着我这一个多月来的准备和坚持是值得的。”汪毅说,看到从自己体内提取出的造血干细胞被工作人员带走,他有一种特别神圣的感觉,在自己的努力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无上的荣幸。

  “未来,我会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号召大家关注这项事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队伍中来。”汪毅表示。(记者 李莉)

探索
上一篇:抗组胺药会产生依赖性?能不吃就不吃?真相来了|健康辟谣关于抗过敏药物是否会产生依赖性的讨论一直存在实际上,现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症状,并不会导致生理依赖这类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的需要澄清的是,药物依赖分为两种: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抗过敏药物既不会让身体产生耐受性需要加大剂量,也不会引发心理渴求部分患者长期用药是因为慢性过敏症状需要持续控制,而非药物本身导致依赖专家建议:对于季节性过敏或急性症状,可按需服用;慢性过敏患者则需遵医嘱规范用药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复,反而影响生活质量关键是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下一篇: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来了!招聘需求超2.6万人次